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两化深度融合创新推进2016专项行动的通知

发文机关: 工业和信息化部

标  题: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两化深度融合创新推进2016专项行动的通知

发文字号:工信部信软〔2016〕123号

成文日期:2016-03-30

发布日期:2016-04-19

文章来源: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

分  类:信息化和软件服务

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两化深度融合创新推进2016专项行动的通知

工信部信软〔2016〕123号

  

  为贯彻落实《中国制造2025》,加快推进《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贯彻落实<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“互联网 ”行动的指导意见>的行动计划(2015–2018年)》,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,推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,我部决定实施两化深度融合创新推进2016专项行动。现将《两化深度融合创新推进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》印发你们,请结合本地区、本单位实际开展相关工作。
  

  附件:两化深度融合创新推进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

  

工业和信息化部

2016年3月30日

  (联系电话:010-68208251)


附件

两化深度融合创新推进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

  
  一、背景

 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一项长期性、战略性任务。我部先后发布了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(2013-2018年)》和《贯彻落实<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“互联网 ”行动的指导意见>行动计划(2015-2018年)》,对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做出了系列重要部署。《中国制造2025》明确提出“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”。围绕落实国务院和我部出台的一系列文件,结合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新形势,为深入推进两化融合,培育经济转型升级新动能,全面支撑制造强国建设,按照我部关于实施推进“中国制造2025”“6 1”专项行动统一要求,制定本方案。
  

  二、指导思想
  

 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会精神,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、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为主线,注重标准引领、示范带动、远近结合、强化支撑的推进思路,积极推进制造企业“双创”平台建设,组织开展试点示范,加快推广普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,提升两化融合系统解决方案和工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,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制造业竞争新优势,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。

  
  三、主要目标

  
 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重点区域开始全面推广普及,在引领企业管理组织变革、培育新型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初步显现;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,重点行业骨干企业“双创”平台普及率达到50%,培育一批工业云、工业大数据等试点示范服务平台,工业云企业用户年均增长20%;形成一批两化融合系统解决方案试点示范企业,培育一批可推广、可复制的模式;工业信息安全技术支撑和保障能力显著提升,形成一批工业信息安全检测评估工具和安全解决方案。
  

  四、重点工作及分工
  

  (一)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
  

  推动出台《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编制部门分工方案和工作计划,加强宣贯和培训,指导地方、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协同推进相关工作。支持大型制造企业建立基于互联网的“双创”平台,鼓励大企业“双创”平台资源的开放共享和社会化服务。提升“双创”服务平台支撑能力,支持基础电信企业、大型互联网企业建设为中小企业服务的“双创”服务平台,完善制造业“双创”服务体系。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产业集聚区,建设众创综合服务平台,发展创客空间、创新工场、开源社区等新型众创空间。
  

  (二)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
  

  出台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指导意见》,加快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制定和应用推广。新增600家国家级试点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,超过300家企业通过评定,支持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省级贯标试点。完善线上线下协同服务平台,规范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市场化服务和监管机制。鼓励各省市加强贯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,加快形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结果的市场化采信机制。
  

  (三)组织开展两化融合管理对标、评估和诊断
  

  研究完善企业两化融合评估体系和服务模型,组织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、中央企业集团和行业协会,推动60000家以上企业全面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、自诊断、自对标,充分调动和激发对标企业、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的积极性,加快形成市场化的企业信息化诊断咨询服务机制。建设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大数据服务平台,定期发布重点行业、区域和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、阶段、趋势以及技术应用成熟度的数据地图和白皮书,形成服务政府、行业和企业的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体系。支持地方、行业协会等利用两化融合大数据服务平台,分行业、分领域组织开展两化深度融合应用试点示范。
  

  (四)组织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
  

  围绕构建支撑制造业转型的互联网平台,组织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。一是聚焦大型制造企业,以培育企业新型研发、生产、管理和服务模式为重点,开展大企业“双创”平台试点,组织宣传和行业示范推广。二是围绕推动重点行业高效协同研发、质量精细管理、协同供应链、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等新业务,组织开展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试点示范。三是以支持垂直行业电子商务一体化、精细化和专业化集成服务为重点,组织开展工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试点示范。
  

  (五)提升两化融合系统解决方案能力
  

  围绕两化融合系统解决方案基础能力提升,启动信息物理系统(CPS)测试验证平台和综合验证实验床建设,支持重点行业开展CPS应用试点,加快制定CPS参考体系结构等基础标准。以提升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设计、集成和应用能力为重点,面向化工、冶金、电子等重点行业组织开展精益研发、智能工厂、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、供应链管理等系统解决方案试点,培育一批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,加快优秀解决方案的推广普及。
  

  (六)提升工业信息安全技术支撑和保障能力
  

  研究制定《工业企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》。以增强工控系统产品安全可控水平为重点,推进工控系统安全审查,建立工控安全审查组织体系,组织开展第三方机构认定,研究制定工控安全审查制度及相关标准。围绕落实企业工控安全主体责任,开展重点行业工控安全检查评估,建立工业信息安全风险信息报送发布平台。围绕提高工控系统漏洞可发现、风险可防范能力,建设工控系统仿真测试、在线监测、评估验证平台,提升工业信息安全技术支撑能力。
  

  (七)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
  

  健全两化融合领域国际合作推进机制,发挥行业协会、产业联盟等中介组织作用,加强标准制定、技术交流、人才培训、园区建设等领域的国际合作,充实完善国际合作项目库,加快一批重点项目落地。依托两化融合及智能制造等试点示范工作基础,培育若干家具有引领性、带动性的智能制造国际合作示范企业、园区和培训基地。健全国际合作项目支撑服务体系,完善政府高层次沟通交流机制,成立中德等智能制造联盟,开展智能制造最佳实践交流。
  

  五、进度安排
  

  ——印发实施方案,启动两化深度融合创新推进专项行动。《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》上报国务院。(3月)
  

  ——开展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,遴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。印发《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》,启动CPS测试验证平台和综合验证实验床建设,开展CPS行业应用试点和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试点。(4月)
  

  ——开展智能制造国际合作,培育并支持智能制造国际合作示范企业和园区建设。(5月)
  

  ——发布重点行业、区域和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数据地图和白皮书。(6月)
  

  ——发布《工业企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》。(8月)
  

  ——发布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指导意见》。(10月)
  

  ——完成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》、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》、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实施指南》、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审核指南》等四项国家标准报批。(11月)
  

  ——开展两化深度融合创新推进专项行动年度检查和工作总结。(12月底前)
  

  六、保障措施
  

  (一)加强组织协调
  

  加强部省合作,指导地方落实好国家相关政策,出台和落实配套政策,构建上下齐动、区域联动、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。促进产学研用协同推进。充分发挥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、通信管理机构、部属院校和研究机构、行业协会和第三方机构的作用,合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。
  

  (二)加大支持力度
  

  加大工业转型升级资金、中央专项建设基金等专项资金对制造业“双创”平台、试点示范、系统解决方案等的支持力度,发挥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引导和带动作用,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专项资金,加大对专项行动的支持力度。加强产融结合,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,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专项行动建设。
  

  (三)加强人才培养
  

  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建设,组织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培训,依托重点企业、行业协会开展两化融合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,鼓励社会培训机构加强面向重点行业关键岗位专业人才培训。支持部属高校加强两化融合学科专业建设,开展校企协同育人,加强两化融合、工业信息安全等复合型人才培养。在大中型企业推广首席信息官制度。
  

  (四)加大宣传力度
  

  围绕加快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广普及,组织开展面向行业主管部门、贯标试点企业、咨询评定机构的宣传。积极推进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经验交流和行业推广,组织开展典型示范项目和最佳实践宣传。

标签: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